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读刘禹锡,除了大名鼎鼎的《陋室铭》外,还爱他的《秋词二首》。
“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。”
眼下这个季节的疏朗与斑斓,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。
种满了常青树的南方城市,偶尔会遇上一两棵染上暖色的梧桐。
秋风漫卷的季节,没什么比红茶更应景的了。
金黄、橙黄的茶汤,是看着就令人心生暖意的柔润透亮。
台风造访的日子,是它把阳光都收拢到一杯之中。
沉稳、甜润的香气,像熟透的果子,带着丝丝蜜香,动人心弦。
在这个适合沉淀与回味的季节,有红茶作陪才圆满。
在此分享四个冲泡要点,定能让列位看官手中的红茶,更加香甜怡人。
《2》
要点一:冲泡红茶长富资本,不用紫砂壶。
紫砂壶的古朴雅致,使不少茶友对它情有独钟。
但冲泡红茶,并不推荐用紫砂壶。
一款品质不错的红茶,香气是极具层次的。
它的香气,不是单一的存在,而是一个丰富的组合。
花香、果香、蜜香、木质香、松烟香......各种香气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,清润而馥郁。
而紫砂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,使它具备了极强的吸附性。
在冲泡熟普时,紫砂壶能去除茶汤中的杂味,但对于香气突出的红茶来说,紫砂壶是夺香吸味的元凶。
红茶细腻的茶香,会被壶壁的小孔吸附,无法完全释放到茶汤里。
如果用来冲泡红茶的那把壶,此前还冲泡过其他种类的茶,壶内残留的茶味还会一点点释放出来,与红茶混杂在一起,影响茶汤滋味。
冲泡红茶,选白瓷盖碗更好。
白瓷盖碗表面的釉,使它不会吸附任何香气和味道,更能保留红茶的原汁原味。
《3》
要点二:好红茶,不怕沸水冲泡。
红茶的冲泡水温,一直是茶圈中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常见的一种说法是:红茶要用85℃的温水来泡,否则会泡出苦涩味。
以至于很多茶友泡红茶时,都会特意把水烧开后晾一晾再用。
可事实是,对品质过硬的红茶来说,沸水才是冲泡的最优解。
经过揉捻、发酵、烘干的红茶,内在物质已经稳定。
其中的养分、糖类物质、芳香物质等,有一部分藏在细胞深处。
用沸水冲泡,才能通过高温打开细胞,让茶香和茶味物质充分释放。
沸水泡出来的红茶,香气会更高扬,滋味也更饱满醇厚。
水温不够,深层物质就无法释放,泡出来的茶汤虽然不苦不涩,但也毫无特色。
如果一款红茶,用沸水一冲,就出现了明显的苦涩味,恰恰说明了茶叶本身的品质有所欠缺,沸水一冲就原形毕露。
《4》
要点三:泡茶不用自来水。
老话常说,水为茶之母,可见泡茶用水的重要性。
日常泡茶,最容易获取到的就是自来水,水龙头拧开就有,很方便。
但泡茶时,还请茶友们尽量避开自来水。
比如北方城市自来水的水质偏硬,水中含有较多矿物质。
多余的矿物质,会对红茶的风味造成不小的干扰。
硬水中的杂质,与红茶中的养分发生反应,会导致冲泡出的茶汤颜色暗沉、不够清亮。
并且,用自来水泡茶,还会直接削弱红茶的茶味。
原本清甜爽口的红茶,喝起来涩感突出,口感也变得粗糙。
泡红茶,尤其泡正山小种、金骏眉一类的高端红茶,更推荐用山泉水或纯净水。
日常居家,买桶装的纯净水,是便捷且性价比较高的选择。
《5》
要点四:快出汤,别闷泡。
快出汤的意思是,从注水、合盖,到出尽大部分茶汤,所用的时间,要尽可能地短,最好控制在7-8秒。
冲泡内质丰沛的好茶,不用担心冲泡时间太短,茶味出不来。
长时间闷泡,反而会破坏一泡好茶。
红茶中的各种滋味物质,如多糖、氨基酸、茶多酚等,析出速度是不同的。
如果浸泡时间过长,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出来,远超过其他物质。
这样一来,红茶的清甜感就会被强烈苦涩味覆盖,滋味浓烈煞口。
并且,如果长时间盖着盖子坐杯,盖碗内部会充满高温的水蒸气。
这些水汽会将原本高扬的香气牢牢锁住,使其变得沉闷、不清爽,失去层次感。
除此之外,闷泡还会影响茶汤的耐泡度。
茶味在前几冲集中释放,后几冲茶汤失去内质的支撑,便展现不出什么滋味来。
快出水,感受红茶每一冲风味的变化,才是喝茶必不可少的乐趣。
《6》
一点小小的调整,就足以让红茶的口感提升一个档次。
泡茶之法,其实有诸多共通之处。
用水、水温、出汤时间,于好茶而言,都可以一视同仁。
避开自来水、沸水冲泡、快出汤,像用数学公式似地套进去就完了。
但有时,恰是一些习以为常的冲泡细节,最容易被忽略。
再加上有心之人的误导,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正确的冲泡方式。
茶友们可得擦亮双眼。
拿不准主意的时候,就控制变量,用不同的方式冲泡、对比。
茶汤滋味的优与劣就是真相。
品质优越的红茶,有甜、有香、有韵,层次丰富,前提是用对冲泡方式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长富资本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